image  作者:Benjamin Liang

 
如果身為一家小商店的老闆/老闆娘,
你在面臨了某種資源耗盡,無法再增加獲利時該怎麼辦?
 
流程與資源
 
大部分小商店的工作/服務流程均採用消費者導向。即由客人得知商店訊息、預約、前往、操作、結帳、評價等一連串使用者旅程的設計觀。但因為如此,所以店家的流程與資源便出現了最佳配置的問題。簡而言之,很可能有流程瓶頸出現,而瓶頸恰成為獲利的門檻。例如,一家餐廳在熱門時段,桌數始終無法應付等待的客人,因此擴大店面,或是重新安排桌子排列以增加用餐人數成為顕而易見的選項之一。但正因為解決了流程的瓶頸,卻帶來了某種資源使用率過低的現象,如上例餐廳,雖然解決了熱門時段的桌數問題,卻帶來了平日冷清的資源閒置。
 
資源不對稱下的實務策略
 
因此在店家考慮是否再投資解決瓶頸;或是已經投資在解決瓶頸流程,卻面臨了資源閒置的問題時,經營者該如何因應,以讓資源得以再創造更多的獲利?
 
個案一:使用生產導向的甲美髮店
 
美髪店的關鍵流程在「施作前溝通」與「剪髪造型」。美髪店的營業額最大值就是美髪設計師的數量,即如果可能讓每個設計師不停地進行剪、造型,將可以得到最大收益。所以,美髮店會雇用大量的學徒助手分擔流程中非關鍵部分,如洗、吹。
 
個案二:善用閒置資源的乙美甲店
 
乙美甲店有兩位合夥美甲師,她們並没有請任何助手,所有流程全部自行施作,因此他們的營業額很快在他們工作時間滿檔後,達到門檻。因此兩位合夥人很快想到閒置的資源再利用:店面空間。因此她們不招募助手,而是找尋已有客戶卻無適當地點的設計師,從美睫、美容到美甲的設計師都是他們找尋對象,而利用抽取對方營業比例來做為新的獲利來源。
 
個案三:善用客戶資源的丙燒烤店
 
丙燒烤店具有高知名度,加上燒肉與啤酒的行銷活動,每到傍晚過後,總帶來源源不絶的人潮排隊等候。該燒烤店於是將隔壁店面也租了下來,然而該新租店面比起原容納30桌的老店面只能增加10張桌子。因此燒烤店為增加營收,最簡單是加開10張桌子;即使如此,他們也得面臨中午冷門時段與晚餐客戶因位子不夠而流失命運。於是,燒烤店引進了翻桌率快速又適合中餐的拉麵,他們並不自行經營,而是利用了二房東房租、共同行銷廣告的服務及品牌延伸效果,向拉麵店收取高額「靠行費」。
 
結論
 
在資源觀點下,減少浪費、更高利用率的資源活絡策略,成為小商店最常使用的增加營收作法。他們並不需要進行破壞性的創新,帶來更大獲利;而只是資源活絡的Incremental 創新,卻可以改善以客戶使用導向的關鍵流程。但重要的是,這種資源觀點的成功與否,必須建立在老闆擁有正確判斷及能聚焦執行的條件上;否則容易造成錯誤的資源再投資及沒有正確與足夠耐心,來觀察、修正新作法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獲利 小商店 資源
    全站熱搜

    Benja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