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事件行銷】
聯合航空因機票超賣,決定請4位旅客下機,結果卻發生航警對客戶施暴事件。其競爭對手西南航趁機出了一個平面廣告,標語寫下:「我們只揍對手,不揍客人」予以諷刺。
⋯⋯⋯⋯
台灣崙背鯉魚女王鍾瑩瑩在國外參展時,所有的魚在展覽前一天被偷個精光,她卻趁勢(即使是壓力大到不想活)展出空魚池,告訴所有人她的魚太好,一早全賣光了。
⋯⋯⋯
中國海爾張瑞敏在早期面對自家生產冰箱的巨大不良事件,他面對員工集體對品質的漠視,在員工面前把所有冰箱集中,用榔頭把它們通通敲碎。
⋯⋯⋯
這些看似商業的小故事,卻隱藏著行銷上大大的力量。這類個案從行銷角度看,均屬於事件行銷(event marketing)。
什麼是事件行銷?
事件行銷是一種「借勢」的藝術,借什麼勢?簡單説就是受眾的焦點與受眾的風向,將有利於自身的產品、形象、品牌、訊息,透過媒體對外傳播出去的一種方法。而事件行銷常常具有幾個特點:
❶廉價的預算
行銷的成本最昂貴的部分,不是包裝、廣告製作、推廣作業,是觸及潛在消費者。
而觸及的機率成為廣告代理公司最大利益的來源,所以FB的貼文露出演算法(algorithm)之所以是行銷界的大事,也是因為它會大大的影響廣告觸及客戶的機率。
而事件行銷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了「媒體」,因為媒體常常對訊息會有選擇性,部分來自媒體自身干擾,部分來自投受眾之所好。所以任何與風頭上有關連的訊息,其曝光機率便大幅增加,而且不用花太多的行銷成本。
❷目的合理而明確
即使有順風車可以搭,但也必須有正確的目的地,而這個目的必須能反映在廣告企劃之中。以聯航事件為例,西南航空顯然再次重申其為客戶提供「必要的」優質服務,當然這服務內容不包含打人。
❸立場鮮明
不少事件行銷沒有成功的原因在於立場不夠鮮明。以下是洪仲丘事件發生後,手搖店的聲明:
「《CoCo都可茶飲聲明》關於陸軍下士洪仲丘受害之事,本公司深表痛心與同情,昨日仲丘家屬希望調閱本公司新竹中正門市6/27范姓士官長購買飲品之監視器畫面,經本公司連夜努力,已復原當日該段影片,現正聯絡家屬以提供影片,希望對案情有所幫助,讓真相早日明朗,還家屬一個公道。
CoCo都可茶飲 敬啟」
❹關連性
事件行銷的訴求主軸必須能與事件有關連性,才能達成被傳播的要素並且對廣告主才能有正面助益。以台灣的老鷹紅豆為例,完全無農藥的施作方式,在許多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早已經沒什麼特別,但在「老鷹想飛」的電影播出後,以老鷹在南台灣瀕臨絶種的事件,讓無毒耕作不會造成生態鏈污染而影響了老鷹生存。這樣的事件行銷能成功,是因為關連性能讓消費者「聽的懂」這樣的訴求。
❹情緒訴求
事件行銷要成功除了必須具備關連性與簡單易懂外,善用情緒性的訴求策略絕對比使用理性訴求快速而有效。在事件發生的高峰期,消費者普遍帶著強烈情緒,偏偏事主會採取極度理性態度想解決危機,而進行事件行銷者應善用這種氛圍。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從東京羽田機場飛往大阪。這架班機上,載有505名乘客和19名機組人員,共524人。一場突如其來的空難發生,在生命最後的十分鐘,機上乘客抓緊分分秒秒寫下各自的遺書。該意外造成520罹難,有企業在半版廣告上首次使用了罹難者遺書,並在催涙的文字下承諾照顧罹難者家人,強化了企業社會責任。
❺無法事先規劃
這點是無庸置疑的,不論是事件當事人,還是藉由事件而進行行銷的人。雖然如此,仍然有廣告主或廣告人企圖操作社會事件以有利自身之行銷活動,但必須保有一個不被發現的原則,否則造成的災害將無比巨大。台灣几年前的腳尾飯事件就是一個例子。
❻比事件更大條的事
許多企業在面臨社會事件時,會有僥倖搭便車心態,如全聯福利中心徐總裁的年輕人太會花錢事件,有上百個官方身份FB加入灌爆全聯福利中心粉絲專頁的行動中,以增取曝光度。
但在這些事件行銷的核心,仍必須遵守立場與原則,涉及道德、歧視與公平議題最好更謹慎。在台灣大園空難意外中,Motorola加入了協助救難工作,他們以手機號碼協助家屬從焦黑遺骸中辨識罹難者,這本是一個事件行銷的好個案,但Motorola低估了道德問題,在隔天買下半版廣告,刊登了一支燒焦了一半仍然可以發光有鈴聲的Motorola手機,暗示其手機性能。這成為一個極度糟糕的事件行銷案例,因為它忽略了人命比手機更重要的道德議題。
留言列表